ICAS 寒假佛學密集課程

ICAS 寒假佛學密集課程

為普及佛陀教法,深耕基礎的佛教通識教育,美國華嚴蓮社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ICAS) 於2016年寒假期間,特別邀請台北華嚴專宗研究所資深教師慈融法師,來美進行密集式佛教經論專題講座課程,在國曆02月05、06、12、13日四天六個時段當中,分別就「原始佛教之教義——四諦十二因緣」、「初期大乘之中觀思想——一切法空畢竟空」、「後期大乘之唯識思想——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後期大乘之如來藏思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大乘禪法介紹 ——禪坐基本操作及佛法二甘露門」,以及「禪堂實際體驗禪修」等佛教思想與修行實踐之專題,進行深入淺出的系統性介紹,吸引諸多居士和初發心的學員共同前來參與學習。

  圖說:學員聽法,課堂一隅

02月05日晚間七時,課程一開始法師首先針對此次密集專題課程,進行全面性的佛教思想發展介紹。佛法一貫的中心思想,即是緣起,正因緣起無自性,故說性空。佛教中為闡明緣起法之甚深,隨著各期佛教思想發展的核心重點,從佛陀住世原始佛教時期,到佛滅百年後部派佛教時期的業感緣起,後來大乘中觀論派的空緣起、唯識學派的賴耶緣起思想,以及如來藏系的真如緣起,乃至中國華嚴宗發揮至極的法界無盡緣起思想,法師依次扼要簡介各階段思想發展的重點所在。其次,說明「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 (涅槃) 隨法行 (37道品)」的道次第,以及受學戒法之於佛果菩提的重要性,乃至佛弟子眾對於「戒」與「法」的認知不同,產生了部派佛教的思想發展。

法師解釋「阿含」具有展轉傳來、傳授傳承之意,強調《阿含經》是佛陀隨方攝化所宣一切經典的母胎、根幹。佛說「四聖諦」即聖人所悟真理,學人當於苦 (輪迴果) 知解、於苦集 (輪迴因) 知斷、於苦滅 (出離果) 知證、於苦滅道 (出離因) 知修,如實觀察、覺照,真正去體會、悟解苦諦,並闡釋沒有出離心的修行,並不是真實的佛法修持,最多就是人天福報的積累;唯有透過戒、定、慧三學、八正道的修持,才是受學、修持佛法的共通基礎。另外,與四諦法開合不同,世尊又說斷除、遮止輪轉於三界六道的根本法門,也就是了知、修習「十二因緣法」;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正念思維,守護六根門頭,即是還滅門的關鍵,轉迷而還歸寂滅,因為斷愛、取故,不受三界後有,遠離生、老、死。行者當知一切聲聞教說中,以「三法印」印之,對於佛教正法的特徵、印證之標準,即在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法、涅槃寂靜」三法印,以此驗證其為佛說之根本佛法。若於大乘經典教說,則以「一實相印」印之,證其為大乘佛法之了義教。

02月06日早上十時,初期大乘中觀思想介紹。法師引用龍樹菩薩生平的修學經歷,說明諸欲為苦本之道理。其次,為破除外道對於一切法空的錯誤觀念,以及對於佛說緣起性空之理的誤解與過失,龍樹因此發心造《中論》,闡揚八不中道之理,主張一切法空即是正法,揭示一切法空之真義。法師強調學人應立足於緣起法的基礎,方能正確地認知、體解空性,才不會落入斷滅見、惡取空,乃至是撥無因果的邪知見。法師也解釋對於緣起法具有真實理解的人,絕對不會否定因果、不壞緣起諸法;緣起諸法,幻有、假名、無有自性,就是中道;而經中所謂「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者,即是說明法界聖凡、一切修道的體證不同,關鍵在於對空性的契入而有不同。

02月06日下午一時半,後期大乘唯識思想介紹。法師首先說明唯識學派興起的主要原由有三:一者、瑜伽師禪觀中「境隨心轉」的唯心體驗;二者、經典之中「三界唯心」思想的啟發;三者、是為引導鈍根之人契入一切法空性,而說三性、三無性;四者、為解釋佛學中難解的問題,而成立第八阿賴耶識,執持色身不變壞、使令生命相續,及有第七末那識之安立。隨後介紹唯識初期發展的重要人物──彌勒菩薩與無著菩薩,以及「唯識無境」之教義,並詳細解說一切種子識,能作諸法的「攝藏」,給一切法作所依處,所以叫它為「阿賴耶(藏)」。在這一切種子阿賴耶識的攝藏中,雜染法為賴耶所生之「果性」;又此阿賴耶識於彼攝藏一切雜染法的關係中,賴耶為雜染法之「因性」;正因為具有「攝藏」的功能,所以稱名「阿賴耶識」。又,一切有情的第七末那識 (染污意、意根),恆審思量「執藏」(執著)第八阿賴耶識為自我,與薩迦耶見、我慢、我愛、無明等四根本煩惱恆共相應,是故名為「阿賴耶識」。眾生位上的阿賴耶識,雖不是恆常不變的無為法,但它一類相續、恆常不斷;而染污末那就在這似常似一上執為自我,生起我見。因此,前六識所起的善心,受染污意勢力的影響,也不得成為清淨的無漏:所以說第七末那識為前六識的雜染所依,而名染污意或意根。阿羅漢斷了第七識,方始成就無漏功德!法師課程上的解說精彩,並為與會大眾解答、矯正許多知見上的偏失及認知上的狹隘、不完整;更於02/07除夕上午加開一個場次的唯識課程,充分滿足學員們求法若渴的心。

02月12日晚間七時,後期大乘如來藏思想介紹。法師先引唐代無盡藏比丘尼《悟道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踏破芒鞋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作為此次如來藏思想課程的開場。並舉《華嚴經•如來出現品》所說,眾生本具如來智慧,但因愚癡迷惑,不知不見;佛陀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眾生修習聖道,為令永離妄想,乃至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如來藏者,即是佛性,即是真如,即是實際,即是實相,即是法界藏。後期大乘唯心思想發展中,開出唯識與如來藏兩大思想系統。唯識是立足於現實輪迴的雜染因果,而成立賴耶種子。如來藏則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立足於真心立場,《起信論》方便開了真如、生滅二門,於生滅門中詮釋了世間宇宙、山河大地、有情眾生。法師進一步說明佛性與無明,皆是無始本具,好像是手心、手背的關係,強調性德本具、修德有功,必須透過修行顯發性德!

初期大乘經中,都說一切法空寂,然何以不說空而說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呢?《究竟一乘寶性論》提出了五點解說:一、心性下劣眾生,有怯弱心,覺得佛道難行,心生退怯;如知自心本具如來藏,就能精進不退。二、修學大乘法者,容易輕慢諸眾生,總以為自已比別人殊勝;如知如來藏是一切眾生所同具的,應當像常不輕菩薩那樣,逢人就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上二義,是針對大乘行者宣說的。三、小乘學者,分別蘊、處、界等自性,執著虛妄法是有,而不能說沒有的;如知如來藏為依,而有生死與涅槃,就不會執著虛妄法事相了。四、小乘行者,以為成佛是非常希有的,多數人(或少數人)是不能成佛的;若說沒有成佛的可能性,是為毀謗真如佛性;如知依真如說佛性,佛性是一切眾生平等共有的,就不會謗真實法了。此二義,則是針對小乘人所說的。五、計著有神我,這是一般人,特別是針對外道;如《楞伽經》中說,為斷愚夫畏無我、開引計我諸外道、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同時,法師也特別介紹《楞伽經》和《究竟一乘寶性論》中,將如來藏思想與唯識思想會通,也與中觀學派的一切法空會通的整體性思想認識。與會學員沐浴在佛法智慧大海之中,許多佛學上的疑難就在法師妙語如珠的譬喻及回應中,豁然開朗,得到解答,各各法喜充滿。

02月13日早上十時,中國大乘禪法介紹。法師先引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近期開示,說明修習佛法不是念念經,或者念咒,或做一些行事上的東西,沒有那麼簡單的!必須是要有系統地研讀佛教經論,當完整、全面地理解佛法的教理思想,而後付諸修行實踐,方得有所成就。其次,法師詳細解說了「正定」的基本觀念:一、欲得無漏智慧與成就解脫,皆須以禪定而得成就;二、修學禪定的真正目的,是在幫助智慧成就,對治煩惱;三、成就「正定」的主要因素,必須堅持淨戒,心地慈悲柔軟、四、禪定是離欲、離惡不善法之法;五、禪定的主要兩大內容——止、觀——介紹;六、說明止成就的「九住心」過程;七、介紹天台兩位大師,例舉禪定的功德利益。

圖說:慈融法師指導學員進行禪修

法師強調「止」是共外道的,如外道也有四禪八定,止成就名「定」;「觀」則是不共外道的,必須建立在聞慧、思慧的基礎之上,觀成就名「慧」。止觀成就的次第,是止成就而後觀才成就。又在修止過程中,會有一些輕快、舒悅的身心感覺,而也一定有熱觸、動觸等發現;但一直到第九住心,能無分別、無功用的任運,還只是類似於定,不能說已成就定;若得生起身心的輕安樂,引發身心精進,於所緣能自在、有堪能,這樣才能名為「止成就」,也就是得到第一階段的「未到地定」。並且說明發定之時,起初頂上有重觸現起,但非常舒適;接著引發身心輕安,由心輕安,起身輕安;這是極為猛烈的,樂遍身體的每一部分,徹骨徹髓。當時內心大為震動,被形容為「身心踴躍」;等到衝動性過去了,就有微妙的輕安樂,與身相應;內心依舊無功用、無分別地堅固安住所緣,這才名為「得定」。從此出定以後,在行、住、坐、臥中,都有輕安及定的餘勢隨逐,好像常在定中一樣;如再修止入定,持心不散,一下子就能入定,生起身心輕安,而且能不斷增勝起來。

圖說:美國國際華嚴研究中心陳潤吾主任與天承住持共同致贈感謝狀予慈融法師

02月13日下午一時半,法師帶領學員進禪堂,實際體驗禪修。此次密集思想專題,就在寂靜、安定、祥和、感恩的法喜中圓滿落幕!課程最後,由美國國際華嚴研究中心主任陳潤吾教授與副主任天承住持,共同致贈感謝狀予慈融法師,感恩法師兩個星期來備課、為眾解惑的辛勞,嘉惠學子,助益良多;同時,也向法師預約了來年的行事,再到美國華嚴蓮社宣揚如來聖教。期待來年的發揚茁壯,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說:龍計妙菊、潘廣姣、廖心見三位資深學員代表致贈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