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蓮社
創社經過 / Timeline
華嚴源流與傳承 /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Huayen School
開山長老 / Founder of A.B.L.S.
歷任住持簡介 / Abbots and Abbesses
蓮社導覽
蓮社境觀 / Landscape
No.20 Vairocana Dharma Pavilion
最吉祥殿 / Vairocana Dharma Hall
四天王殿 / Four Heavenly Kings Hall
華嚴圖書館 / Huayen Library
祖師堂 / Patriarch Court
No.50 Cheng Yi Pavilion / 成一樓
寺務處 / Administration Office
知客堂 / Welcome Court
五觀堂 (齋堂) / Dining Hall
禪堂 / Chan Hall
交通資訊 / Direction
報名表單 / Application Forms
聯絡我們 / Contact Us
相關機構
台北華嚴蓮社
僑愛佛教講堂
華嚴專宗學院
文化教育
ICAS 華嚴研究中心
單位組織
工作項目
人員招聘
ICAS 特別報導
YouTube 頻道
新脩華嚴經疏鈔
南亭老和尚全集
成一和尚著作集
賢度法師華嚴著作集
出版書刊
友善連結
美國華嚴蓮社FB
國際青年華嚴學者 FB
Navigation
認識蓮社
- 創社經過 / Timeline
- 華嚴源流與傳承 /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Huayen School
- 開山長老 / Founder of A.B.L.S.
- 歷任住持簡介 / Abbots and Abbesses
蓮社導覽
- 蓮社境觀 / Landscape
- No.20 Vairocana Dharma Pavilion
- - 最吉祥殿 / Vairocana Dharma Hall
- - 四天王殿 / Four Heavenly Kings Hall
- - 華嚴圖書館 / Huayen Library
- - 祖師堂 / Patriarch Court
- No.50 Cheng Yi Pavilion / 成一樓
- - 寺務處 / Administration Office
- - 知客堂 / Welcome Court
- - 五觀堂 (齋堂) / Dining Hall
- - 禪堂 / Chan Hall
- 交通資訊 / Direction
- 報名表單 / Application Forms
- 聯絡我們 / Contact Us
相關機構
- 台北華嚴蓮社
- 僑愛佛教講堂
- 華嚴專宗學院
文化教育
- ICAS 華嚴研究中心
- - 單位組織
- - 工作項目
- - 人員招聘
- - ICAS 特別報導
- - YouTube 頻道
- 新脩華嚴經疏鈔
- 南亭老和尚全集
- 成一和尚著作集
- 賢度法師華嚴著作集
- 出版書刊
友善連結
- 美國華嚴蓮社FB
- 國際青年華嚴學者 FB
首頁
行事曆
2025 弘修表
2025 年曆
2024 弘修表
2024 年曆
預告活動
蓮社新聞
法影佛音
華嚴蓮社回顧展望
華嚴專宗學院簡介
成一導師影音
賢度法師影音
美國蓮社 ICAS 課程
影片推薦
歷年大事
2025
2024
2023
歷年大事
資生產業盡是普賢家具。治世語言皆是文殊讚辭 — ABLS 春季華嚴誦經暨清明祭祖法會
2018 年 05 月 15 日
TianCheng Shih
蓮社新聞
,
ICAS 特別報導
資生產業盡是普賢家具。治世語言皆是文殊讚辭
—— ABLS 春季華嚴誦經暨清明祭祖法會
美國華嚴蓮社於2018年4月15日,啟建年度華嚴七處九會海印道場暨普賢行願修證法會,上午九時假普光明最吉祥殿隆重舉行,由美國蓮社住持天承法師和台北華嚴專宗研究所教授師會極法師共同主持。上午時段,首先進行嚴淨壇場的灑淨儀式,並且祈請三寶及《華嚴經》七處九會諸大菩薩聖眾的蒞臨,接著由住持師父引領大眾共修〈普賢行願品〉作為法供養,而後進行華嚴海印道場供會;下午時分,由住持師父帶大家禮拜《普賢行願懺儀》,修持普賢十大願王的觀行法門。
自16日起至22日,舉行春季華嚴誦經暨清明祭祖法會,每日早上八時半至下午四時,諷誦《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七至二十四卷,唱持〈華嚴字母〉;第二支香,大眾共修〈華嚴發願文〉,並由天承住持開示《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經文要義;第三支香,敬備香、花、燈、果、茶、食等,進行華嚴海印道場供會;傍晚第五支香圓滿,會極法師即為大眾就當日下午所誦習的經文,進行重點開示。
圖說:啟建華嚴七處九會海印道場灑淨儀式
圖說:住持天承法師領眾焚修,祈請華嚴海會聖眾,慈悲攝照,光降道場
4月23日圓滿日,上午第一支香,由會極法師領眾共修〈入不思議境界普賢行願品〉,作為年度春季華嚴誦經會的結行功課;第二支香,特別加行〈藥師普佛〉乙堂,為消災延生法事進行功德迴向;下午二時,三時繫念淨業道場生蓮法事,分別由天承法師主持第一、三時佛事,以及會極法師主持第二時佛事。以祈本社延生堂上諸蓮友們,福壽康寧,家門吉慶;並迴向功德堂上眾姓亡靈,解冤釋結,福德增長,速登淨域。
圖說:誦經會上午,由天承住持領眾諷誦《華嚴經》,唱持華嚴字母
經筵會上,天承法師為大眾講解「二會普光明殿」所說「十信法門」,關於外凡位眾生發菩提心、修集菩提的十種心、十種甚深與十德內涵。所謂外凡位眾生,正是凡夫如我等,善趣之人向外求理,未能息相內緣真性,所以名為外;又,三界六道分段生死,凡身未捨,是故稱為凡。十信法門,可以說是〈華嚴經〉中,最接地氣的修學法門;這是一切眾生悟毗盧法界、登華藏玄門,所謂見性開悟、入理起行的資糧所在。
世親菩薩於《發菩提心經論∙發心品》提到:「菩薩云何發菩提心?以何因緣修集菩提?若菩薩
親近善知識、供養諸佛、修集善根、志求勝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淳厚、深心平等、信樂大乘、求佛智慧
。若人能具如是十法,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華嚴四祖澄觀大師《華嚴經隨疏演義鈔•菩薩問明品》則解釋說明,這十法也就是十信法門的十德內涵;而此十法,與第二會經文十位首字為名的菩薩眾,各自表徵的十種心,及其所揭示的十種甚深法,相互呼應。
圖說:華嚴誦經會全景
圖說:每日第二支香,共修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菩薩問明品》中,文殊菩薩(妙首)及九首菩薩(覺首、財首、寶首、功德首、目首、精進首、法首、智首、賢首)相互問明。首先由文殊菩薩提出九個問題,一一詢問九首菩薩,將十信 (外凡眾生) 修行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提列出來,後由九首菩薩一同齊問文殊菩薩,什麼是佛境界?什麼是佛境界之因?透過問答的方式,菩薩之間互相研討,各以自身修行的經驗,開悟凡情眾生,是故稱為「菩薩問明」。
圖說:住持天承法師開示《華嚴經》要義
於中,文殊妙首代表佛的一切智、根本智、般若、空性智慧,乃佛法之根本;而九首菩薩則是說明智慧起信,表徵以智慧為先導所起的九種行持。十首菩薩,分別象徵十信法門所應當修學的「
信心、精進心、念心、定心、慧心、不退心、戒心、護法心、願心、迴向心
」,總為十心;同時,並且揭示了「
佛境甚深、正教甚深、教化甚深、緣起甚深、正助甚深、正行甚深、業果甚深、說法甚深、福田甚深、一道甚深
」的十種甚深法。
圖說:與會大眾,發菩提心,多聞薰習
圖說:華嚴七處九會海印道場供會全景
十首菩薩各主一門,開顯十種甚深法,內容涵括十信行法的十種心與十德內涵。如此交互問答,代表著妙慧起信,通達眾行;眾行甚深,成於妙慧。所說十種甚深法,主要為凸顯對於十信法應當建立的正確認識 (問明品-正解理觀);依此正解,進而緣境發心,成就十信淨行 (淨行品-隨緣願行);再以正解、淨行為基處,成就十信滿心、真實菩提心之勝妙功德 (賢首品-德用該收)。於菩薩修行的行布次第上,這正是往後展開真實菩薩道 (普賢無盡行願) 的廣大基礎!
圖說:午時臨齋,僧信大眾排班過堂
住持法師特別開示,文殊菩薩 (妙首) 回答九首菩薩有關「
佛境甚深
」的問題。《華嚴經疏鈔》云:「
約發心次第,信居其初;約所信終極,最居其後。
」文殊所表徵的「
信心
」這一法,可以說是諸佛子上求佛果菩提、下化法界眾生,徹始徹終的關鍵和必要因素。若說佛子發起真實菩提心的修行次第,那麼對於「
理即信心
」的認識與生起,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最初條件;簡單來說,在凡情眾生邊上,因無明不覺而不識真心佛性,從理體上說才稱得上是信心。如果談佛果菩提最終的圓成,那麼深心清淨的「
究竟信心
」,更是從始至終都不動不搖的心性根本、常住現前。
圖說:誦經會下午,由會極法師領眾諷誦《華嚴經》,唱持華嚴字母
因此,文殊菩薩於偈誦中回答:「
如來深境界,其量等虛空,一切眾生入,而實無所入。
」偈中前二句,揭示了佛境甚深之義,乃離語言、文字、心行之相,動念即乖;所以佛經上在敘述法體、法理,或說一切法的體性 (法性)、諸法實相 (真如),乃至是有情眾生邊上的佛性時,都以「
虛空
」作為譬喻,主要是因為虛空具有「
普遍、恆常、無礙、無分別、容受
」五義。後二句,則如《般若經》所說,一切有情眾生皆是如來藏。如來是法性,藏是含藏、庫藏。簡單地說,就是法性含藏在一切緣起事相、一切有情眾生邊上;或者說,一切緣起事法、有情眾生是如來藏的相分,諸佛自性功德皆含藏在其中。
圖說:圓滿日上午,會極法師領眾諷誦《普賢行願品》經文
圖說:圓滿日,加行〈藥師普佛〉乙堂,為消災延生法事進行功德迴向
所謂「
一切眾生入
」,是指法界眾生本來都跟佛性真如相應、契合。但由於對於真如不覺的緣故,自從無始起無明,妄心隨所緣起,迷於真心本性就叫「阿賴耶」,乃「真如在纏」之名,又稱「在纏如來藏」;若能悟入真性,那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或名「出纏如來藏」,或稱「法身」;所以說一切眾生煩惱心中,攝藏、具足如來果地一切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然而,對於這般的悟入和證得,到底是有悟、有入、有證、有得嗎?《楞嚴經》說:「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般若心經》也說:「
無智亦無得。
」這就是文殊菩薩所回答「
而實無所入
」的真實義。
圖說:圓滿日午時,進行華嚴七處九會海印道場供會,由住持天承法師主持
圖說:圓滿日下午,啟建三時繫念淨業道場生蓮法事,第一、三時佛事,由住持天承法師主持
於偈誦末後,文殊菩薩總結說道:「
諸佛智自在,三世無所礙,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虛空。法界眾生界,究竟無差別,一切悉了知,此是如來境。
」意思是說,諸佛如來的智慧德相,就是一切眾生和一切事法本來的體相、面貌。宗門常說「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法身、佛性」也就是一切緣起世間的本來面目,學佛首先必須建立起這份信心 —— 虛空法界、剎土眾生不是別的,全都是自心所顯現的緣起之相 (於佛邊上,即謂性起)!凡夫六趣眾生,如《楞嚴經》所說:「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但以識心分別、計度,而成就我們的身心世界、情器世間。是故佛子當知,不離緣起法界、眾生界而有諸佛法身,不離諸佛法身而有緣起法界、眾生界。法界、眾生界即諸佛法身,諸佛法身即法界、眾生界。如來境之於法界、如來境之於眾生界,實質上也就是義一名異、同體稱性、生佛平等、究竟無差別的關係。這是諸佛智慧自在、真心性起、無盡圓融之境地!
圖說:第一時繫念佛事,靈前說法變食
圖說:三時繫念佛事,僧信大眾虔敬誦經、念佛、懺悔、發願
住持師父於開示中強調,佛法教導我們的是生命的常軌法則,真正用功要靠自己多多下功夫,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觀照,想辦法學習轉化,改變自我那份根深蒂固、冥頑陳舊的身語意行模式與身心習氣。學習見相不住著、不執取,日積月累慢慢功夫深了,方才能夠有所悟入,如法身大士菩薩一般,在一切境緣當下契入實相、入法界體性。然而,這並不是要我們捨離世間一切事相,全部都不要了。不是的!緣起事法依舊存在,該當要圓滿的世間責任義務,佛子們還必須盡心盡力去落實,至於如何能夠隨緣而不沾黏,這是行者用功的重點。
圖說:第二時繫念佛事,由會極法師主持
圓滿日下午的三時繫念佛事,強調與會僧信大眾共同修持的 「
行法供養
」模式。正因如此,人人都成了這場繫念法事名符其實的功德主,現場的與會大眾全體一齊參與了普請、禮拜、誦經、念佛、聆聽開示、靈前迴向、懺悔、發願、繫念迴向、蒙山施食、持往生咒送牌位,以及圓滿送聖和潔壇灑淨等彌陀繫念佛事。晚間八時,在僧信二眾的虔敬修持和普迴向聲中,為今年的春季華嚴誦經暨清明祭祖法會,劃下圓滿的句點。祈願諸佛菩薩光明攝照、慈悲護念,華嚴蓮社所有護法信施,廣植善根,少煩少惱,共修福慧,同證菩提。
圖說:三時繫念佛事,僧信大眾虔敬誦經、念佛、懺悔、發願
ICAS 2017 – 2018 學年度下學期【尋味華嚴】課程:《華嚴經》懸談要解 — 生命實踐的探索
矽谷聖地灑淨水。圓融無盡讚華嚴 — 2018 華嚴佛教經論講座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