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6)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 養育七子。一子先死。時此愚人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其家中,自欲棄去。旁人見已,而語之言:生死道異,當速莊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云何得留,自欲棄去?

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當葬者,須要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於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
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說清淨。或有智者即語之言:出家之人,守此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犯戒者言:茍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爾乃頓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今此比丘亦復如是。

『譯文』
從前有個愚蠢人,養了七個兒子。有個兒子突然死掉了。當時這個蠢人見兒子死了,就想把屍首放置在家裏,而自己離開家到其 他地方去。
旁人見了就對他說:生與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死人應當料理好,送到遠處埋葬了。為什麼要放在家裏,自己反而到別的地方去呢?
當時蠢人聽了這番話就暗自思量:如果不能留在家裏,一定要埋葬的話,那我要再殺一個兒子,這樣可以放在擔子的另一頭,挑起來也好挑啊。於是就又殺了一個兒子,把兩具屍体用擔挑到野外的林子裡埋了。
當時的人見了,都深深地嗤笑他,說這麼奇怪的事情以前不曾見到過。
這就像有的出家人私下違犯了某個戒規,心裏害怕去懺悔罪過,就把這事藏在心裏,說自己持戒清淨。有的善知識就對他說:出家人守戒律,就像守護明珠一樣,不能讓它有絲毫缺損。你現在違犯了戒條,為什麼不肯懺悔呢?犯戒者說:如果必須懺悔的話,就等我下次再犯了戒,然後再一起在佛前出罪懺悔。然後便又破戒,做了許多不好的事情,到那時才一下子說出犯戒之事。這就像那個蠢人一樣,死了一個兒子,就再殺一個兒子。現在這個出家人也是這個樣子。
『評解』
殺子成擔,這樣愚昧的事情在現實世界中大概很難找到其他的例證。但在嘲笑了這個蠢人之後,我們不得不警醒。因為生活中可堪連類的事情實不少。多少人犯了過錯,不知悔改,反而一心想蒙混過關;更為甚者,錯上加錯,良知民怋滅。
世上不犯錯誤的人大概是沒有的,但是有錯就改,知錯必糾,還是不失為堂堂正正的人。正髓謂「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